处于舒适区的快递公司,到底变还是不变?
2018年快递总量已超500亿件,不出意外的话,今年这个数字将会再次被刷新。一日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,半日达,两小时达,甚至分秒达那才是终极目标;德邦物流改成了德邦快递,誓战大件物流,百世、安能和中通们在价格和全网覆盖上也正较着劲,大家的目标都是抢夺市场。
快递又称速递或快运,是指物流企业(含货运代理) 通过自身的独立网络或以联营合作(即联网)的方式,将用户委托的文件或包裹,快捷而安全地从发件人送达收件人的门到门(手递手)的新型运输方式。
而另一面,曾经的二线快递快捷和全峰们的加盟商依然在维权中,而我们似乎已经渐渐忘记了他们也曾是快递黑马的存在;今年5月1日的时候,在媒体的欢呼下,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《快递暂行条例》正式实施,转眼之间快递新规已经实施真正3个月,但效果怎样呢?大家可能心知肚明了,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我们没有感觉到任何变化,该送上门的件依然还是放在快递柜,该签收的还是代签收;而快递公司们似乎也没任何变化,该怎么样,还是怎么样,这个曾经被寄予期望的快递条例似乎和没颁布前没有任何区别。
这就是快递的A面和B面,我们可以夸它非常好的A面;我们也可痛诉它问题种种的B面,而对于快递公司们而言,他们怎么平衡好这A面和B面是一个大的问题。
看看下面这个视频,扔快递对于我们大众来说,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,而对于我们来说,以前看到这种视频也会义愤填膺,气急败坏,但现在看得多了,已经变得麻木了,有时候也会冒出一句:快递不都这样嘛?不这么分拣,我们的快递能那么快嘛,我们能一天达,半天达嘛?同样多的人,数倍增加的快递量,我们只能通过牺牲服务来提升速度了,我们要更多的A面,换来的也是我们更多的B面,这是一对矛盾。
快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的快递是指任何货物(包括大宗货件) 的快递;而狭义的快递专指商务文件和小件的紧急递送服务。本教材研究分析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快递业。从服务的标准看,快递一般是指在48 小时之内完成的快件送运服务。从快递的定义中,可以概括出快递的以下3 个特征:
所以,成都物流魏经理现在极度不看好现在这种状态下的传统快递企业们,现在大家都在维持着一种现状,一种平衡,谁都不愿意轻易去做大的改变,因为改变就意味这可能丢失市场,搞不好就要掉队,所以大家宁愿维持现状,至于这个现状能维持多长时间,谁也不知道。
快递公司自己不愿意,不敢主动去改变和打破这种平衡。那只能等着外部的力量来改变他们,时代的变化是不可能以我们的不愿意改变而不变的。
从经济类别看,快递是物流产业的一个分支行业,快递研究是从属于物流学的范畴。
其实,这种市场已经在发生改变,当年,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,顺便也成全了三通一达们这些传统快递公司,给他们带来了无限大的市场量,让这些当年处于生死边缘的快递公司一下赚的盆满钵满,因为快递公司们顺应了当时的时代。但如今,同样是销售模式在发生更替和变革,新零售模式正如火如荼,而这次销售模式的改变将会成全谁?传统快递还能坐享其成嘛?
从经济类别看,快递是物流产业的一个分支行业,快递研究是从属于物流学的范畴。
按照马云的说法,新零售将带来更多的快递量,未来6-8年,日发快递量将可能达到10亿量级,但问题是这些快递量真的还是这些传统快递的菜嘛?我看未必。看看如今的美团、饿了么,还有闪送、点我达、达达这些新的及时配公司抢占了最后一公里的即时配送;再看看菜鸟和京东们早已开始到处布局的城市仓和前置仓,本地化配送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,而这些似乎都和我们传统快递无太多关系了,未来快递总量依然会在增加,但随着本地化配送的日趋成熟,传统快递市场的减量也将会成为必然。
从业务运作看,快递是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,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从经营性质看,快递属于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贸易。
2018年1月,包括EMS、顺丰、中通、申通、圆通、韵达、百世、德邦、京东物流、苏宁物流在内的这十家快递企业均表示,春节期间不打烊。
春江水暖鸭先知,传统快递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变化,而顺丰今年5月开始强势布局同城急送,可能也证明了这将是发展趋势。而我们其它几家快递呢?我们要不象征性的布局一下,要不就假装不见,因为我们现在的日子过的还算舒服,我们不太愿意去改变,不愿意去打破眼前这种平衡,而我们基层的加盟商们也许已经开始暗潮涌动。处于舒适区的快递企业们,到底变还是不变?